【編者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或許在漫漫歷史長河里只是彈指一瞬,但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美好。為此,南海網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開設“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專欄,廣泛征集70張老照片、70個動人故事,通過光影世界的“時光機”,回首70年間神州大地的滄桑巨變,講述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故事。
我是吳文生,一位攝影師。我今年67歲了,依然覺得全身充滿干勁,特別是在攝影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一直相信,好的照片,能吸引人的目光,給人一種沖勁、一種震撼、一種感動。
1978年我26歲時,第一次接觸膠片機,那個時候儋州玩攝影的人很少,在大多數人眼里,拿相機的都是在文化機構工作的人。原先我是學畫畫的,接觸到攝影后,便熱愛上了,一發(fā)不可收拾,至今已41年了。
攝影師吳文生(中)在創(chuàng)作中。講述人供圖
攝影是光和影的藝術,也是一門挺“燒錢”的藝術。我剛接觸攝影時,有好多東西要學,也遇到不少難題,但我堅信,只要熱愛只要堅持,就會學到真本領。1987年,我認識了從吉林調來海南日報攝影部當編輯的武進群老師,從他的身上,我學到許多攝影技術。1988年12月,當時我是儋州攝影協會的第一任主席,還專門邀請武進群老師到儋州傳授攝影技術。
41年的攝影歷程,我在全國各大媒體發(fā)表的照片不少于一千張。許多人問過我,為什么喜歡攝影,是想通過攝影作品表達什么嗎?其實,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我想通過相機的鏡頭、通過每一次快門聲,記錄下生活的美好,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就像儋州那大鎮(zhèn),以前只是一個彈丸之地,現在隨著時代發(fā)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次拿起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我就感慨不已。
1990年8月8日,我的作品《盼水媽笑了》在人民日報發(fā)表。這張照片拍攝于那一年的四五月間,儋縣(1993年才設立儋州市(縣級市))白馬井鎮(zhèn)福村自來水通水,村民們紛紛排隊接水,看著自來水嘩嘩地從水管里流出,一位老媽媽滿臉歡笑??吹竭@一幕,我立即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吳文生作品《盼水媽笑了》。照片拍攝于1990年四五月間,當時的儋縣白馬井鎮(zhèn)福村自來水通水,一位老人看著嘩嘩的流水,滿臉歡笑。攝影師用相機記錄這一瞬間。 講述人供圖
1991年8月17日,我的作品《人勤椒盛》也在人民日報發(fā)表。這是我1990年在儋州那大尖嶺農場拍攝的作品。那時,農場里胡椒長勢茂盛,農民噴灑藥水的忙碌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我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一刻。
吳文生作品《人勤椒盛》。1990年攝于儋州那大尖嶺農場,圖片中椒農正在給胡椒噴灑藥水,一派忙碌景象,1991年8月17日該作品在人民日報發(fā)表。 講述人供圖
攝影師能發(fā)現美的事物,更能被平凡的事物打動。我曾拍過一張照片,名字叫《艱辛知多少》,發(fā)表在1989年12月12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文化報上。照片中是一個在儋州街頭擺攤的女人,她背著孩子照看生意的同時,手里還拿著一本書在認真地讀著。我當時走在街上,看到這樣一幕,內心被深深觸動了,立即按下快門,定格這一瞬間。我想通過這張照片告訴人們,生活雖然不易,但千萬不要忘了學習,不要忘了追求上進。
吳文生作品《艱辛知多少》,攝于1989年。攝影師如此取名,寓喻即使生活不易,也不要忘記學習。講述人供圖
我是儋州人,對儋州的人文特色景觀情有獨鐘,儋州調聲、松濤水庫、鹽田等被我的鏡頭記錄了不止一次。記得我到松濤水庫拍攝,前后不下100次。
2016年10月,吳文生拍攝的儋州松濤水庫美景。多年來,吳文生到儋州松濤水庫拍攝不下100次,這是他認為拍得最好的一張圖片。講述人供圖
2002年,無人機航拍還沒有流行開來,要從高空拍攝只能找高樓大廈或者乘坐飛機。2002年至2003年,我乘坐飛機在100米以上的高空航拍??冢Y成攝影集《椰島鳥瞰》。
當年,我搭乘飛機航拍時,腰間系著繩子,盤腿坐著,把鏡頭靠近窗口進行拍攝。有人問我,你不害怕嗎,但每次只要在高空中看著大好河山,我就興奮不已,忘乎所以,心里、腦里只有眼前的美景。
作為攝影人,我還有機會見證我們國家的日漸強盛的許多關鍵時刻,內心感到無比自豪。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號”,我先后6次進入酒泉發(fā)射中心參加現場的攝影創(chuàng)作,這些都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2005年10月12日上午,“神舟六號”在酒泉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我有幸作為海南省唯一的攝影工作者,參加飛船發(fā)射現場的攝影創(chuàng)作。我拍的《龍騰九天》等兩幅作品入選了“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大型紀實攝影展覽。
攝影有時候就像沖鋒打仗,緊張又激動,每一個好的鏡頭都要提前找好位置,要占位更要角度,還要考慮天氣因素。在酒泉拍攝的前夜,想著自己能記錄這一偉大時刻,我興奮得睡不著。我們從駐地乘車到酒泉發(fā)射中心需要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后,大家爭相朝著發(fā)射中心指定的攝影位置奔去,生怕跑慢點就沒有那么好的位置和角度了。
以前,通信技術沒有現在這么發(fā)達,每次拍攝到得意作品,我都用8分錢的郵票,郵寄到各大報刊投稿?,F在交通便利了,信息技術發(fā)達了,更需要我們攝影師把家鄉(xiāng)的變化、把祖國河山的美好記錄下來,呈現給世人。
如今,我主要拍攝風光,用鏡頭記錄家鄉(xiāng)儋州的美,讓更多的人喜歡儋州、愛上儋州。別忘了,攝影是記錄生活,每一個攝影人都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群眾負責,要真實記錄時代的變化,用鏡頭定格生活的美好。
講述人:吳文生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講述時間:2019年9月15日
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