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文昌市翁田鎮(zhèn)受災村落,來自海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團委的青年志愿者們,聯(lián)合三亞多家婚紗攝影愛心企業(yè),短時間內募集了價值近8萬元的藥品及食用油、帳篷、大米等生活物資,送到百姓手里。(記者 張杰攝)
重建之路,不離不棄拒絕遺忘
抗擊臺風重建家園系列南海網論(四)
南海網編輯部
在信息爆炸的茫然中,一個月的時光,似乎能讓人忘記一場臺風對一座島的洗劫。2014年7月18日,威馬遜超強臺風的定格,那些歷歷在目的顫抖、饑渴難耐的無助、家園破碎的慘烈,沒有親歷過的人不會痛。
大災面前,每個人都不能是旁觀者。集結!集結!集結!從自發(fā)的志愿者,到專業(yè)的民間救援組織,第一時間迅速趕赴災區(qū),從物質到救援,深入政府尚未觸及的盲區(qū),在奔走接力的活躍中,爆發(fā)強大的合力。
最初的苦難挺過去了,人們卸下一批批愛心物資,心安理得的回歸到各自生活的軌道上,來自外界的關注,隨著救援大軍的撤離而疏落,但災區(qū)求助的需求并未減少。哭著說家沒了,什么都沒了的阿婆還住在頭無片瓦的殘墟里么?農田海水倒灌,顆粒絕收,對靠天吃飯的百姓意味著什么?牲畜死亡、作物盡毀,讓幾近傾家蕩產的家庭如何掙扎?
暴風驟雨式的救災集結后,漫長的重建同樣離不開全社會的關注。民間組織力量有如水流,能夠豐盈到政府力量顧及不到的每一個細微角落,形成政府資源的有效補充。相對于硬件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住房修建、學校重建、生態(tài)保護、生計幫扶等細分領域的社會服務,仍亟需大量的志愿者。可喜的是,落地生根的愛心接力中,如捐瓦行動、愛心義賣、攝影義展、眾籌重建、定點幫扶,在“一群人、一份愛、一間屋、一個家”的重建夢想中,依然在為災區(qū)不懈地鼓呼奔波。
激情驅動不是長久的維系方式,以制度固化救災的經驗教訓,才是最好的記憶。接下來要走的重建長路中,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該建立怎樣的對接機制,才能更好迸發(fā)合力?雅安組建志愿者服務中心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鑒,將社會力量分門別類納入政府的救災平臺,實現(xiàn)信息共享和聯(lián)動合作。
重建的大敵是公眾的遺忘。愛不能忘卻,災難不容忘卻。不離不棄,是愛心,更是擔當。
拒絕遺忘,唯有來自公民社會的持久關注,才能盡快愈合災區(qū)的傷痛。愛心接力,從救災到災后,志愿者力量更應該成為有力的支援者。家園重建,需要你我,百廢待舉的災區(qū)渴望持續(xù)呵護。(執(zhí)筆:霍筱薇)
臺風砥礪的是我們的脊梁
抗擊臺風重建家園系列南海網論(三)
41年來最強臺風“威馬遜”,致使海南死亡或失蹤31人,325.8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19.5億元。僅文昌一地就有11人遇難,2000萬禽畜死亡,160個大型養(yǎng)雞場被破壞,因房屋受損而不能回去的有近10萬人……一個個數(shù)字,量化出“威馬遜”肆虐海南造成破壞的慘烈程度,觸目驚心的慘狀?!?a href="http://diamondsintheruffdogtraining.com/news/system/2014/08/20/016880675.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迎難而上,抓住災后重建的牛鼻子
抗擊臺風重建家園系列南海網論(二)
災難磨練意志,重建煥發(fā)生機。大災之后的家園重建,將決定海南在這場抗風救災戰(zhàn)役中的最終成果。
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尤其具體到災區(qū)的每一個家庭頭上,困難肯定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所以目前的重建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唯有抓住目前重建工作中最急的和最重要的,才能迅速凝聚人心,在廢墟上重建家園?!?a href="http://diamondsintheruffdogtraining.com/news/system/2014/08/19/016877822.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災后重建,需走好“每一公里”
抗擊臺風重建家園系列南海網論(一)
經歷緊急而又艱巨的抗風救援階段后,海南臺風災區(qū)的人民正在從廢墟上站起來,著手進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工作。
從災區(qū)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災后重建所面臨的困難相當大,任務相當艱巨,且又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我們務必在思想上對災區(qū)重建的艱巨性保持清醒的認識及準確的預估,務必在行動上對災區(qū)重建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及科學部署,并高效率地推進。災區(qū)重建之路,必須踏實走好“每一公里”,切豈草率地直奔“最后一公里”,走不好“每一公里”,重建工作就沒有“最后一公里”。【詳細】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