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mv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人妻在线视频_99久久精品的最新地址_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海南周刊 | 走進黎族民歌 看如何將“無字民歌”的文化薪火傳下去→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古歌、勞動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在海南島的黎族聚居區(qū),黎族群眾每逢喜慶的日子必唱歌,內(nèi)容豐富、曲調眾多的黎族民歌如同奔騰不息的河流,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然而,因為黎族沒有文字,當?shù)氐母枨荒芸靠诳谙鄠?,保留下來的相關史料很少,這給黎族民歌的研究、保護、傳承帶來挑戰(zhàn)。如何將這種“無字民歌”的文化薪火傳下去?我省有關部門、黎族民歌傳承人、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進行了探索。

黎族女孩在對歌。孫振軍 攝

  調查研究

  遍訪黎村尋歌韻

  黎族民歌題材廣泛,記錄了黎族聚居區(qū)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勞動生產(chǎn)、婚戀愛情、風俗習慣、知識游戲等。它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交流交際的工具,是黎族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黎族民歌歌調眾多。在《黎族傳統(tǒng)民歌三千首》中,有關專家共整理出了80余種黎族的歌調。

  正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這座“音樂寶庫”的魅力,許多音樂工作者致力于黎族民歌研究,海南大學國際傳播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曹量就是其中一位。

曹量(右)拜訪王妚大。受訪者供圖

  “黎族民歌曲調優(yōu)美動人,朗朗上口,語言簡潔明快、至情至性。”曹量仍記得自己第一次聽黎族民歌時的感受。懷著滿腔熱忱,來自西北的他于2006年一頭扎進黎族民歌研究。

  不料,調查研究伊始,工作就陷入困境。黎族沒有文字,而調查必須與說黎語的傳唱者對話,語言溝通障礙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坎。“幸運的是,海南大學的語言學專家及黎族聚居區(qū)的文化工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曹量說。

  民歌作為以聲傳情的藝術形式,產(chǎn)生于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在調查中,曹量深入黎族村落,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采集記錄,有時候在村子里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只為采集到最原生態(tài)的黎族民歌。“近年來產(chǎn)生了很多新的黎族民歌,這些民歌有其自身價值,卻非原生態(tài)的黎族民歌,我們不僅要邁開腿,還要把腿邁到對的地方。”曹量說。

  黎族民歌研究之難還在于:因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等不同,黎族5個方言支系的民歌存在差異。為了摸清黎族民歌的整體風貌,曹量只能擴大調查范圍,10多年來,他走遍了海南中西部9個市縣黎族5大方言區(qū)。

  在曹量開展調查研究的同時,我省有關部門和市縣也在積極推動對黎族民歌的保護和傳承,好消息不斷傳來:2008年,黎族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同年,《黎族傳統(tǒng)民歌三千首》出版;2009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王妚大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成為首位海南黎族民間音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2017年,曹量編寫完成《黎族音樂志》。在該書中,關于黎族民歌的內(nèi)容占據(jù)重要章節(jié)。從黎族民歌的文化特征、黎族民歌與鄉(xiāng)土社會、黎族民歌的體裁特征,到黎族5個方言支系民歌的特點等,該書都作了詳細介紹。

  調查研究,是推動黎族民歌傳承的第一步。“最終還是要讓黎族群眾在生產(chǎn)生活中不斷傳唱,這才是真正得到傳承和保護。”曹量說。

  學校教育

  先教黎語后教歌

  “奔格內(nèi)(黎語,意為‘來這里’)嘞,奔格內(nèi),喝了這杯山欄酒,我們永遠是朋友……”這是瓊中和平鎮(zhèn)塹對村人陳師泉用黎語演唱的一首迎客歌。

  陳師泉雖然在黎族村落長大,但以前只會唱漢語黎族民歌。2016年,在瓊中黎族民歌培訓班上,“黎族歌王”王取榮用黎語演唱原汁原味的民歌點燃了他的學唱熱情。

  經(jīng)過王取榮的耐心指導,陳師泉學會了許多經(jīng)典的黎族民歌。2021年,他順利入選瓊中黎族民歌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并從2023年開始授課,教學員唱黎族民歌。

  看著自己的學員變成了老師,王取榮很是高興。“我從小跟著父母和長輩學唱黎族民歌,如今他們漸漸老了,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歌曲記錄下來,再傳下去。”王取榮經(jīng)常走村串戶采集歌曲,記下了上千首黎族民歌。作為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黎族民歌“四親調”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他奔波于??凇⑽逯干?、陵水等地教唱黎族民歌。

  “現(xiàn)在,不少黎族小朋友不會唱黎族民歌,甚至不會說黎語。”被稱為“黎族百靈鳥”的黃婷丹同樣感受到了保護傳承黎族民歌的迫切性。從2013年起,在五指山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她進校園教孩子們唱黎族民歌,僅2024年就在當?shù)?所中小學、職校上課。

  一些孩子不會說黎語,而大部分黎族民歌是用黎語演唱的,怎么教?“只能口傳心授,從發(fā)音教起,先一字一句教他們黎語發(fā)音,再教唱。”黃婷丹說,一節(jié)課上下來,往往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孩子發(fā)音,有的孩子反應慢,她就放慢語速,一個音節(jié)一個音節(jié)地教,讓孩子模仿她的口型、吐字。

  在學校教唱黎族民歌,教材必不可少。一些黎族民歌專著往往偏重理論,對于沒有歌唱基礎的初學者,沒有太大的輔助價值。一些收錄黎族民歌的集子,歌曲類別繁多,很多不適合孩子唱。為此,黃婷丹從上萬首黎族民歌中精心挑選了12首符合教學需求的歌曲,于2017年編寫了教材《海南黎族杞方言原生態(tài)兒歌》,并錄制了黎族童謠影像。

  “我們定期舉辦少數(shù)民族民歌培訓班,面向各市縣文藝骨干、民族中小學音樂教師等授課,課程包括《黎族苗族民歌概況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黎族苗族民間舞蹈動作韻律教學與實習訓練》等。”海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希望通過老人帶新人、老師帶學生的方式,推動黎族民歌等民族傳統(tǒng)技藝代代相傳。

  數(shù)字化存錄

  可在線學唱黎族民歌

  “歐啊歐,朋友啊朋友,今日是什么節(jié)日,今日是三月又三日……”日前,東方市黎族民歌代表性傳承人符花金在央視舞臺上,教多位青年歌手演唱黎族民歌“歐歐調”《今日三月三》的視頻,在網(wǎng)上再次廣泛傳播。

  2023年11月,符花金受央視邀請,參加了第八期《原聲天籟——中國民歌盛典》節(jié)目的錄制。在節(jié)目中,符花金不僅演唱了《萬泉河水清又清》《五指山歌》等海南經(jīng)典歌曲,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黎族美孚方言區(qū)的原生態(tài)黎族民歌——“歐歐調”。雖然節(jié)目已錄制播出1年多,但該視頻在網(wǎng)上傳播的熱度不減。

符花金演唱黎族民歌。

  保護傳承黎族民歌,記音、記詞、記譜也很重要。1981年,部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師生曾組成“海南民間音樂采訪小組”,對黎族民歌進行實地調查采錄。他們用卡式磁帶錄音,用簡譜記譜,用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的混合體記錄唱詞發(fā)音,雖然不太完善,但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原始資料。

  近年來,搭上“信息化”快車,黎族民歌數(shù)字化存錄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保存的形式有圖片、音頻、視頻等。

  2022年,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啟動實施“海南民歌搶救工程”。“我們幾乎每個周末都會組織專家去基層調研,通過記音、記詞、記譜、拍攝圖片和視頻等方式,記錄黎族民歌等民間文藝珍寶。”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蔡葩說,專家們深入黎族村落,通過多種方式將原生態(tài)的黎族民歌記錄下來,讓非遺活化再生。

蔡葩(中)在保亭進行民歌采風。

  市民游客點擊進入由海南省文化館(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打造的海南省數(shù)字文化館,不僅可以在線聽黎族民歌,還能通過視頻課程跟著傳承人學唱黎族民歌。

  文字整理/羅安明 制圖/張昕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原標題:無字民歌 聲聲不息

責任編輯:曾令瑾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文體

娛樂文體活色生鮮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