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辰
春秋代序,生活在廣闊天地里的植物往往會比人更先察覺氣候的變化,聰敏而勤勞的先民們在勞作間窺得了隱藏在草木之間的秘密,并總結(jié)出了一套關(guān)于植物的物候經(jīng)驗。對于以農(nóng)耕為本的中華民族來說,這套經(jīng)驗大有用途,人們只需看一看身邊隨處可見的草木便可知道農(nóng)時,既方便又實用。每一個季節(jié)、每一個節(jié)氣都會有自己對應(yīng)的花草樹木,它們就像是時令的使者,提醒人們韶光流轉(zhuǎn),歲月變遷。
詩詞中的時令植物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就已經(jīng)開始嘗試去總結(jié)植物與時令之間的關(guān)系?!对娊?jīng)》的《七月》一詩中有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詩中將多種植物果實的成熟與月份掛鉤,從七月開始一直到十月,無論是在田間還是在山野,人們始終在收獲,整個秋天都彌漫著幸福的喜悅。
《詩經(jīng)》載有植物與節(jié)令事。資料圖
《詩經(jīng)》如此,《楚辭》也異曲同工。《離騷》之中便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而《九辯》中也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詩句。在屈原、宋玉等人的眼中,秋天又是另一番景象,草木開始凋萎,預(yù)示著一年即將結(jié)束,不由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及至秦漢之際,節(jié)氣的概念漸漸形成,植物與節(jié)氣之間的關(guān)系就更緊密了。從立春到大寒,每一個節(jié)氣都有屬于自己的植物,唐代元稹有一篇《詠廿四氣詩》,對應(yīng)二十四個節(jié)氣,其中就有不少植物的出場。例如,立春時“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清明時“楊柳先飛絮,梧桐續(xù)放花”,大暑時“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寒露時“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及至大寒,則又回到了梅花——“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在很多詩人的筆下,植物年復(fù)一年地生長被寄寓了復(fù)雜的含義。崔護于桃花盛開之際見到了美麗的花朵,也見到了美麗的人,而一年過去了,再次來到此地,“人面不知何處去”,而“桃花依舊笑春風”,物是人非,令人興嘆。而李商隱更是在年末歲尾想起往事,乃至怨恨起梅花來,“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情緒雖然消極,卻是匠心獨運。
桃花一簇開。資料圖
中國人是現(xiàn)實的,也是浪漫的,先民們不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植物與時節(ji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還將這些本屬于農(nóng)事范疇的經(jīng)驗寫進了詩詞之中,這不僅更加方便記憶,還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詩意。
春寒欲盡復(fù)未盡
人有信,花亦有信,人以信立,而花以信名。
中國人好風雅,借著《呂氏春秋》中“春之德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實不盛”一句竟總結(jié)出了一套關(guān)于春夏之際“花信”的經(jīng)驗,從初春到初夏,從梅花到楝花,一時有一時之花,如有信焉,故曰“二十四番花信風”。
《呂氏春秋》記載“花信”的經(jīng)驗。資料圖
“花信風”出自何時已不可考,但是,至少在南唐時,已有“花信風”一詞,文獻有記載,“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宋代梅堯臣寫舞女稱“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不勝花信風”,黃庭堅亦有“燕濕社翁雨,鶯啼花信風”的詩句,可見,此時的“花信風”重點在“風”而不在“花”,它只不過是一場在花開時節(jié)會吹起的風,大抵與“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意思相近。
三月春風暖 嬌艷玉蘭開。資料圖
“花信風”從“風”轉(zhuǎn)“花”大概也是這一時候。北宋后期,江南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了,既冠以“二十四”之名,則意味著此風并非指自然界之“風”,而是對應(yīng)二十四個時間段的“花語”。自“風”轉(zhuǎn)“花”,使本就耐人尋味的“花信風”更加雅致美好,以至于此后許多詩人在作品中不加修改地直接使用“二十四番花信風”這七個字,也顧不得他人是否也寫過相同的詩句了。晏殊便有一句“春寒欲盡復(fù)未盡,二十四番花信風”,而晚于晏殊的徐俯也有“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詩行,魏了翁的《燕王宮》上來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川原無處著繁紅”至于包含“花信風”三個字的詩文更是不勝枚舉,“花信風”有可能是中國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風了。
可惜的是,雖然明知二十四番花信風自梅花始到楝花止,可這之間還有什么花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而花信風為何單有“二十四番”也成為了一個千古謎題。此二十四番并非節(jié)氣,梅楝之間,便是春夏,不涉及秋冬二季。有明以來,不少人試圖為“二十四番”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也試圖為每一番找到一個對應(yīng)的“花信”,現(xiàn)代科普作家甚至不滿足于將花信風局限于春夏之際,著有《七十二番花信風》將全年花信皆納入其中,全則全矣,卻并非宋人本意。其實,我們未必需要深究這二十四番究竟是什么花,只需記得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里,都會有繁花相伴,至于是什么花,未必那么重要,“走馬觀花”也是一種美好。
一候油菜花。資料圖
海南四季綠常在
海南地處熱帶,其環(huán)境物候自然與全國其他地方大有不同,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寫花寫果,令人神往,繁茂而特異的植物也確是海南四季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海南四季常綠,似乎不必嚴格用節(jié)氣去限定植物,而一些花卻又是常開不敗的,人們不必擔心錯過花時,這也許就是所謂“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吧。
茂盛的棕櫚類植物可以看作是海南的代表,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候,只要一看到這些棕櫚類植物,濃濃的熱帶風情便會襲來。椰子樹又是這些棕櫚類植物的代表,四時常青,四季掛果,讓人見之生喜。椰子樹下,三角梅、朱槿五彩繽紛,從年頭開到歲末,陽光從椰子樹葉的斑駁中透出,光影搖曳中,映出的便是四季。
瓊臺書院的梅花。楊道 攝
新春已至,海南的氣候稍顯寒涼,此時節(jié),最堪賞玩的便是??谖骞艉铜偱_書院中這幾樹百年的梅花了,海南四季常綠,平日里這幾樹梅花并不顯山露水,而每逢春節(jié)前后,梅樹先是落葉,緊接著便開出白花,在一片綠色之中十分絢麗,而高潔的梅花開在五公祠堂,又引人追憶他們的道德風骨。而此時,昌江和白沙一帶的木棉,稱得上是一年一度的“花信”盛宴,木棉花一開,平日里寂靜的山林便熱鬧了起來,從霸王嶺到九架嶺,大片大片的木棉染紅了濃密的綠色,既喜慶,又帶給人們拼搏奮進的動力,這場一年一度的約會,值得人們跨越山海去奔赴。
一年的循環(huán),有始有終,卻又終而復(fù)始,正如植物的盛衰,依著天道輪回,順其自然。不違天時,慢慢行,靜靜欣賞,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萬事萬物皆為美好、皆為可愛,且大有可觀。
原標題:花木管時令:二十四番花信風
責任編輯:林鴻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