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歡迎來到儋州市科技館!”近日,儋州市長坡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鄭才翰等“小小講解員”熱情歡迎前來參觀的群眾。春節(jié)期間,該館舉辦“科技館里找年味兒”系列活動,為公眾獻上一場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新春“科技盛宴”。
近年來,儋州市科技館等海南省多家科普場館通過精彩紛呈的科普活動講好科普故事,為更多人打開科學的大門。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期對此進行了采訪。
孩子們在儋州市科技館開展煙霧空氣炮實驗。受訪者供圖
科技館里年味濃
“這個展品叫‘走進藍色文明’,在平臺上按下確定鍵就能體驗到在海上航行的感覺。”儋州市科技館解說員鮑亞林告訴記者,“探秘無盡深藍”是儋州市科技館最熱門的展區(qū)之一。春節(jié)假期期間,該展區(qū)許多展品前都排起長隊,孩子們爭相站在“船頭”擔任“船長”,感受在海上遇見風浪、閃電、臺風、海嘯時的場景。
去年9月正式開館的儋州市科技館是海南西部地區(qū)首個實體科技館,展陳面積約2000平方米。該館有許多類似“走進藍色文明”這樣的展品,可以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從中學習科學原理,體驗科學奧妙。
“例如,參觀者把手伸進‘深壓之下’這個加壓裝置,就可以感受水深3米的壓強,了解水深和壓強大小的關系;‘深淵拜訪者——奮斗者號’模仿我國載人深潛器‘奮斗者號’半剖模型、多媒體屏幕和方向搖桿,可以展示‘奮斗者號’下潛時人們從艙內看到的海洋景象;參觀者戴上VR眼鏡,通過‘深海一號’展品可以看到海洋鉆井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內部結構,沉浸式了解該平臺在海上工作的情況。”鮑亞林說。
據介紹,儋州市科技館設有“探秘無盡深藍”“完美視界”“夢幻心理科學”“AI,超越人類?”4個基礎科學展區(qū)、“水資源保護”“眼健康知識”2個專題展區(qū)以及企業(yè)和產業(yè)科技展示區(qū)。該館通過常設和短期展覽,以及互動性展品等,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激發(fā)科學興趣。
“以前孩子想去大型科技館參觀,我們就要帶他到海口。儋州市科技館開館后,孩子的好奇心在‘家門口’就能滿足。”儋州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儋州市科技館參觀。當上館里的‘小小講解員’后,他更加熱愛科學了。”鄭才翰的媽媽陳春芳見證了孩子的變化和成長,“剛開始,他還因為記不住講解詞哭鼻子,后來通過學習逐漸了解展品的原理,現在給觀眾講解比過去流利多了”。
小學生在儋州市科技館內與機器人下棋。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攝
玩轉科學,告別“走馬觀花”
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海南省生物多樣性科技館兼職管理員王同亮在海南從事科普工作已有10余年。以海南省生物多樣性科技館龜鱉展廳為例,他告訴記者,該館收藏了上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200種龜鱉標本,“館里龜鱉標本的布置、陳設注重展示標本在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兩方面的原真性(即在保存和處理生物標本時,盡量保持其原始狀態(tài)和特征,確保標本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注重還原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場景等,幫助參觀者更好地學習、理解”。
記者近日在儋州市科技館看到,許多學生在互動性展品前排起長隊,但是對展品文字介紹及背后的科學原理卻興趣不大。“例如,‘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展品,通過播放動畫視頻講解典型心理學效應及其應用和啟發(fā),來觀看的人就比較少。”鮑亞林說。
據了解,近年來,為了提升參觀者的觀展興趣,越來越多科普場館注重提升互動性和參與感。有關專家認為,應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展品和科普活動的專業(yè)性,向人們介紹前沿科技成果和相關專業(yè)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海南省生物多樣性科技館中,我們結合動物標本與人類的關系、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等方面的知識設計展覽解說詞,通過活潑生動、通俗易懂的解說引導參觀者學習生物學、生態(tài)學知識,而不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王同亮認為,科普場館在選取、布設展品和撰寫解說詞時,除了關注趣味性和互動性外,還要不斷提升活動的專業(yè)性。
“許多到館內參觀的學生都會帶著問題來,想了解某種動物屬于哪個綱、哪個科等。他們有時候提出的問題,專業(yè)程度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給學生講解時,他們聽得很認真,有些人還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王同亮說。
用好本地資源,讓科普“觸手可及”
去年8月,省科技廳、省科協(xié)發(fā)布通知,經單位申報、專家評審、省科技廳審定、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決定認定12家單位為海南省省級科普場館。這些科普場館各具特點,通過眾多特色活動為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水平提供助力。
12家場館中,位于儋州市和慶鎮(zhèn)的海南省通航知識科普基地依托金林儋州和慶通用機場(金林春曉)開展活動。該機場的主要功能是空中游覽、短途旅客運輸、短途貨運、工農林作業(yè)飛行、應急救援等。青少年可以在此參加通用航空主題科普講座、科普展覽、科普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研學活動;位于三亞市天涯區(qū)的海南省林木與花卉專業(yè)科技館,依托國家熱帶蘭花種質資源庫,建成350平方米的熱帶蘭花科普館,介紹熱帶蘭花的生長習性、價值等;位于瓊海的海南省世界熱帶水果科普基地,種植和展示來自世界熱帶地區(qū)的600多種優(yōu)異果樹種質資源,如冰激凌果、馬梅、椰柿、黃金山竹、手指檸檬等,建有熱帶水果DIY工坊,參觀者能在此體驗親手制作巧克力、水果粽子等食品的樂趣。
近年來,海南省眾多科普場館依托本地科普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科普活動。以海洋科普為例,王同亮說,海南師范大學“愛的龜途”海龜保護志愿服務項目在地域特色、專業(yè)特點和科研力量等方面表現突出,獲評為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最佳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科技志愿服務典型案例。
“科普場館在科普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提升當地科學普及水平的重要載體,對于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王同亮認為,科普伴隨科技創(chuàng)新而生,也驅動科技不斷發(fā)展。全面展示海南省各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是科普場館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原標題:科普場館帶領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原來科學這么好玩!
責任編輯:林鴻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